日志正文
|
||
“见”与“郝建” ——还是要给孩子发言的机会 昨日,一年级组两位青春、漂亮的老师同课异构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《乌鸦喝水》。自然、用心、上进,这是她们给人的感受。课堂中教态的自然俨然没有新教师的模样;两节课准备的精心足显她们对待执教的用心;而她们对于课堂教学的努力和思考更是她们上进的表现。这样的课堂,真好! 但,我还是“挑出了骨头”: 小拾老师在教学“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,乌鸦就喝着水了。”这句时抓住“渐渐”一词,通过指导孩子们朗读来加以理解,拾老师在孩子读书后,让孩子简单说说对渐渐一词的理解,有的孩子很厉害,一下子就说出了慢慢。应该说这个一年级的孩子对于词语的理解是很有水平的。一个孩子站起来说“太阳……”,孩子慢腾腾地还没有说完,小拾老师估计没有听清孩子的表达意图,便让他坐下了…… 无独有偶,第二节小罗老师在指导孩子们识字、写字环节,对“见”字组词,“看见、见到……”许多孩子出色地完成了罗老师的任务。“郝建!”坐在教室稍后一点的一个小男孩大声喊出来。”郝建“一出,一下子把大家逗乐了。“好见,是什么?”似乎罗老师也被这突来的答案迷惑了。但孩子的世界永远是“唯我独尊”的,他还在”自我陶醉”中小声地说着“郝建,是演小品的……” 面对课堂教学中如此的“突然”,我们该怎么办?给他们时间,仍然是静静地等待! 第一个孩子“太阳……”我们完全能听出,这个孩子一定是把对“渐渐”的理解想到了太阳慢慢地升起或落下的画面。多么可爱,多么“有生活”的一个孩子,这不就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吗?给他时间,让他讲出自己大脑中的那幅画,既是理解力地训练又是表达力地展示,多好的课堂“突发”。 估计在第二个孩子的世界里他对“郝建”其人和作品是有认识的,不然这个时候他怎么能组出如此诧异的词语来。他的世界里没有“见”和“建”的区别,只有老师布置组词的任务,因为他才是一年级的小家伙。怎么办?给他时间,听他说说他的“郝建”,估计也就一分钟,待他说完,老师给予适当的纠正和明确,告诉孩子:“我们祖国语言文字里有许多读音一样的字,我们的汉字多么美妙呀,将来你会明白的。”既是纠错,又是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地引领,岂不妙哉? 我想到了课堂教学中的“完整”?究竟我们是追求所谓完完整整的一节课,还是践行可以有“残缺”的课堂?有的人,认为当下课铃响起的刹那,老师的教学正好结束,那就是好课其中的一个表现。课堂是面对活生生的孩子,既然活生生就很有可能发生意外,这是自然规律,因此只要是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,真正地从课堂实际出发,哪怕一节课不完整,不“卡时”又怎么了? 珍惜、呵护、利用课堂中的“突发”, 也许会收获更多的美好!
最后修改于 2021-05-15 08:46
阅读(?)评论(0)
上一篇: 写给秋羽(一百五十八)——每次历练都是财富
下一篇:基本功后
|
||
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